安徽专用汽车战略联盟

冷链物流:不只是“冷”

发布时间:2018-3-14 浏览量:1171 作者: 来源:

       2017年上半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851.4亿元,全年预计超1,600亿。其中果蔬、水产以及肉制品属于消费中的大头,占比约9成。不仅线上的规模巨大,随着消费升级与新零售的铺开,线下生鲜的规模也呈增长态势。由于生鲜属于易腐食品,运输储藏过程对于其质量将产生很大影响,此时传统的物流因无法把控温度,催生出了对冷链物流的巨大需求。此外,不仅包括食品,花木和医药品等也需要冷链物流来更好的稳定品质。


       冷链物流发展较落后

       由于中国冷链物流的起步较晚,目前占比物流总收入仅为3%。虽然有着巨大的需求,但中国的综合冷链流通率仅约30%,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率则为95%以上,差距巨大。同时,冷链过程中的断链,即运输过程中冷藏中断的比率也接近50%,欧美国家则控制在5%以下。这些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流通损耗率过大,最高可达近30%。


除了运输和配送,冷链物流主要环节按顺序还包括预冷处理、冷链加工、冷链储存及冷链销售。而导致中国冷链发展落后的原因除了起步较晚外,主要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恒温技术要求高

       冷链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恒温”——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温度:如速冻食品、冻肉品、冰淇淋等需要冷冻运输(-30℃~-18℃),水果、蔬菜、饮料、鲜奶制品等需要冷藏运输(冻结点~10℃),某些医药品也需要恒温运输(2℃~8℃)。多温层就是一个难题,同时,不同环节间的衔接也需要进行温度控制。


      (2)基础设施缺乏
       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主要有冷库、冷藏车、保温盒、超市的冷藏陈列柜等,涵盖了仓储、运输、配送、零售等各个环节。
       造成上文所说的“断链”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是中国冷库分布的不均衡。虽然中国冷库总容积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人均冷库容积不到发达国家的的一半。但是,单华东区域的冷库保有量占比就接近50%,人均甚至超过了日本。这就使得西部地区主要果蔬产地的冷库资源缺乏,导致断链的发生,中国的预冷保鲜率还不足欧美国家的一半。
       另外,有些企业为节约成本,在干线运输中关闭冷机的现象也加剧了断链现象的发生,这也对监控系统提出了要求。目前顺丰和京东已能实现部分全程温度监控。
       除了冷库的问题,人均冷藏及保温车的保有量也远低于发达国家,车库匹配度即一个仓库配备的运输车辆也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甚至更低,这又反过来降低了冷库的效率。目前主要的车辆生产商有北汽福田,安徽江淮等。
       (3)行业集中度低
       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包括希杰荣庆,顺丰速运等。行业的分散导致了成本无法降低,规则无法建立,监控困难以及区域性太强,导致发展不均。但随着资本的大量进入,如京东、万科、新希望等纷纷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将加快冷链行业的整合。
      (4)政策缺失
      虽然中国对冷链物流追溯管理、冷藏车、企业能力评估和低温仓储等均制定了国标,但除冷藏车安全要求是强制国标外,其余均为推荐国标。在目前冷链行业鱼龙混杂的竞争格局下标准很难落地。而中冷联盟等冷链行业自治协会尚不成熟,难以发挥强有力的行业自律效力。
      不过,去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文件将推动未来冷链的合规发展。
      冷链物流的产业链

      目前国内冷链企业从事业务主要分为冷库仓储业务和冷链运输配送业务两大类。仓储环节占整个冷链物流行业价值链30%的份额,收费方式包括租金、搬运或加工服务。运输环节占整个冷链物流行业价值链40%的份额,主要以自营或外包方式收取运费。还有的为综合物流企业,如夏晖,雅玛多等。冷链产业链整体上的竞争都很分散。上游主要是压缩机,蒸发器等制冷设备。下游的话则是更接近零售端的商用冷柜等产品,由于新零售的发展,未来这类需求将有更多增长。


      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冷链运输除了冷藏车之外,对于较远程的物流需求,也会通过铁路以及海运和空运来完成干线运输,而冷藏车则更多的用来完成最后一公里。由于生鲜电商的迅速升温,因个性化而无法大范围并单的最后一公里往往成为冷链成本的大头,占比达3-5成。因此,冷链物流被区分为全程和半程两种,全程冷链虽然能达到更低的货损,但成本高企。故更多的还是以城市冷库为节点,加上外部宅配力量的泡沫箱+冰袋的半程伪冷链来解决问题,但泡沫箱不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依然无法使得成本得到有效缓解。


      目前更多的解决方案则是类似盒马鲜生的模式,通过更多布点搭建离消费者更近的前店后仓形式来缩短“最后一公里”。而阿里和腾讯等纷纷布局线下商超,也提高了这类模式成为更普遍解决方案的可能性。随着未来需求的增长,或许冷藏自提柜也能有机会得到更多发展。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提升,以及国家政策的出台,冷链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虽然初期的投入还是不得不面对的,但随着使用冷链带来的货损率降低和商品品质的提升,以及商家因此而获得的差异化以及更多的消费者信任,冷链或将如传统物流一样普遍。


       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场战略规划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指出,中国的冷链流通率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虽然现阶段冷链的高成本促使供应链中的很多企业被迫选择承受货损,但随着消费者对品质要求的提高,以及生鲜电商或商超的发展,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存在不少机会。但不得不提的是,产品保质的解决方案一定包含冷链,但也不只是冷链。另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将赋予这个产业更高的效率。

返回顶部